B体育app-弗赖堡大放异彩状态火爆战胜对手
仙游《百姓故事会》
第66期:雷姓
游洋镇龙溪村雷姓古厝、新楼并排
威武“冯翊”效精忠
一直以来,仙游雷姓便多居于我县钟山、游洋一带。而莆田雷姓较少。
雷氏图腾
雷姓是燧人氏风姓族支雷泽氏族徽演变而来。由雨雷组成。雨像天穹(几为风的初文)中的水滴,是“天一生水”的宇宙观照,雨下之田是雷鼓象形,周环以电光,是自然图腾的典型。
寻根问祖
雷蓝钟盘同源
雷姓,属于畲族一支。据记载,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开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
可见,仙游雷姓一族聚居在此已久,只是具体时间已经无法考证。游洋镇龙溪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甚至比汉族更早来到龙山。一直以来,仙游雷姓便多居于我县钟山、游洋一带。而莆田雷姓较少。
关于雷姓的来源,传说上古时代,黄帝有个大臣叫雷公,精通中草药炮制,又长于医术,雷公后来建立了雷国,成为诸侯国之一,因此,他的子孙后代都以雷为姓。古代少数民族中,有改姓雷的,如羌族中就有改成雷姓的。
另外,雷姓与蓝姓、钟姓同源。龙溪村村民从福州市罗源县西兰乡大坪村《祖图谱序》记载中得知:畲家人的祖先育有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而现今只见蓝、雷、钟三姓家族后人,盘姓在清代一次海上迁徙中遇到台风失踪,如今台湾新竹有盘姓。
家风家训
雷氏家训
吾辈苦读,杏坛为师;
时逢盛世,家道康殷;
丙戌仲夏,新屋告竣;
珙壁迎面,宅院生辉。
规诫后侪,谨镌此训。
纵观青史,方正立身。
幼须勤学,莫负光阴;
勤能补拙,瘦土出金;
磨穿铁砚,唯诵负薪;
书读万卷,蟾宫折桂;
辈出精英,报国为民。
仕则清廉,民则贤德。
蓄积蕴养,乐道安贫。
温良恭俭,礼仪诚信;
博爱众生,常施善德;
务实正业,友睦乡邻。
陋俗不染,守法遵规;
身心清正,刚直为人;
学松高洁,效梅精神。
父母生养,恩如海深;
尊老爱幼,和谐温馨;
团结友爱,家和为贵;
光前裕后,宝慈昭德;
忠厚传家,光我雷门。
企吾后辈,谨从此训,
立身处世,铭刻于心。
领 衔
威武“冯翊”效精忠
雷姓系畲族,后代还流传并相信自己是“狗头族”的后代。传说畲族的始祖乃是古时某皇帝手下的一只神犬,名叫盘瓠。在国家危难时刻,神犬挺身夜袭,咬死了叛乱的番王,因此被皇帝招为三公主的驸马。它在新婚之夜告诉三公主,只要将他放进一只金钟内,7天之后,他就可以变成人的模样。想不到在第六天晚上,心急的公主揭开了金钟。赫然发现他的全身已经和人没有什么两样,只剩下头部保留狗的模样,驸马就成了“狗头人身”。
畲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较少的一个,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等省和广东潮州的凤凰山区。凤凰山是畲族祖山,其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他也曾与妻子在此从事狩猎、农耕,以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他们相继育有三男一女,分别姓盘、蓝、雷、钟,其中三子雷巨佑,封冯翊郡武骑侯。雷姓后代多以“冯翊”为堂号。
在我县游洋镇龙溪村福岭自然村,全部村民都姓雷,年老者还能倒背如流地讲述着关于狗头祖先的故事。据说,在解放前,畲族祭祖用的布旗上还会书写着“代天征番招有功为驸马”十个大字,这一传统习俗记录着畲族祖先光荣英勇的历史。
民族团结的印记
在改革开放初期,福岭自然村雷姓一族十分团结、勤劳,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突出的贡献,1990年被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说起这样一段令人骄傲的过去,宗亲雷宗荣一脸自豪,“那在当时确实很了不起,我们雷姓人虽然少但在乡里却是出了名的”。
在强大的主流文化包围下,畲族已与汉族基本同化,甚少差异。然而不知是因缘巧合,还是血脉基因的传承,近代以来,我县雷姓之后出现了不少忠义之士。福岭自然村,有这样一号英勇人物,让人们回忆起时,充满感激和敬佩。雷最(1907-1950年),1938年参加革命斗争,曾任闽中抗日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中革命根据地的抗日反顽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闽中游击队队员、闽浙赣边区纵队闽中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中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配合主力部队解放闽中的作战。新中国成立后,调任仙游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1950年4月在龙溪村被敌武装匪徒杀害,壮烈牺牲。
在钟山镇朗桥村社垅组,也有一个雷姓老游击队员。这天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已故老游击队员雷奋声的孙子雷学忠,说起自己的爷爷,70岁的他一脸悲伤。雷学忠告诉记者,在民国时期,爷爷雷奋声是这一带的保长兼教导员,明里为国民党卖命,暗地里却与地下党有着紧密的联系,用爷爷自己的话说是“黑面红心”。他一方面积极支持红军行动,家里还长年养猪、做米粉、种植庄稼等等,在物质上支持红军。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眼看着革命即将胜利,雷奋声的上线却不幸被抓,以至他与地下党断了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当过保长的雷奋声被人们误解和嘲笑,后半生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最终带着愤恨和遗憾离开人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还实事求是地复查和纠正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雷学忠慷慨激昂,根据爷爷的遗言四处寻找证人,并写信给当时地下党的有关领导、仙游人张兆汉。雷学忠在信中倾情讲述祖父生前事迹,以及之后所受的冤屈,恳请组织上为祖父平反。
令人激动的是,组织上经过调查很快就给予了答复,同时追加雷奋声同志为老游击队员,颁发证书及凭证。“想想我阿公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付出了那么多,到死都没有得到人民的谅解,如今我终于了却他生前的心愿。”提起平反一事,雷学忠遗憾之余多了一丝欣慰。
凡人优品
· 雷玉喜放弃生意做父亲最强靠山 ·
古人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民对于孝道文化历来都很重视。游洋镇龙溪村雷玉喜为照顾患病父亲,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感动了邻里街坊。
回忆父亲患病的往事,雷玉喜告诉记者,在父亲雷明忠2012年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的那一晚,他失眠了。但他很快作出决定,再困难也要带父亲看病,他要成为父亲最坚强的靠山。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红火的小吃生意,回到家中,带父亲到厦门做了手术。
虽然他还有两个已经嫁出去的妹妹,但是家中的重担已然落在雷玉喜肩上。“百善孝为先,要懂得知恩图报,孝顺老人。”雷玉喜回忆,父亲会经常跟他念叨这些“大道理”。直到在照顾患重病的父亲之后,雷玉喜才更加体会到这些话的背后,为人子、为人父的担当。原本以为做了手术,父亲的病情就能好转,但是,好景不长,父亲的病情再度恶化。他又带着父亲到市区医院做了6次的化疗,第一次化疗期间,父亲脾气变得易怒暴躁。看着父亲一改往日的温厚,雷玉喜心里很难过,但是他只有更细心安抚父亲,让他心情变得愉悦。
“父亲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雷玉喜说道,在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三个月里,他每天都被疼痛折磨得无法入睡,即使他隔三差五驱车从钟山集镇接医生回来给他挂点滴也无济于事。父亲去世后,周围的人常常称赞他,但他觉得孝养父母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事,自己也只是做好了一个儿子该做的事。
· 革命老兵雷元模 忆苦思甜话满足 ·
老人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钟山镇湖亭村向前小组,住有一位93岁的老游击队员,叫雷元模,他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风雨,如今依然精神矍铄、乐观开朗。
回忆起曾经当兵打游击战的往事,雷元模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他8岁父亲就去世了,12岁的时候母亲也过世了,家里还有一弟一妹,年纪轻轻的他就到仙游师范打杂工。1948年,在学校激进老师和学生革命热情的鼓舞下,他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雷元模回忆,朗桥九天宫战是他们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战役。当时,九天宫是革命军秘密开会的基地,有一个断手的卖炭挑夫每天都会在九天宫附近一个休息亭落脚,因为见挑夫生活窘迫,他们常常给挑夫送上一碗羹汤。有一次,国民党军部队抵达朗桥村一家饭馆,谈论着夜晚准备围剿九天宫的事。在一旁休息的挑夫得知这个消息后火速离开赶路,并告知他们做好作战准备。游击队伍变被动为主动,打了对方个措手不及,最终他们一百余人把国民党军三四百人打得落荒而逃。
解放战争胜利后,雷元模还担任过共青团钟山镇书记、游洋党校校长,带领大家修路、造桥、建水库。如今,93岁高龄的他已经是子孙满堂,儿孙也非常孝顺,但他的生活依然过得简单朴素。在他眼中,现在的生活相比以前已经好很多,他说,人的一生要学会满足,忆苦思甜,珍惜当下才是硬道理。
民族遗风
不睡大床 不吃狗肉
曾经的板床变成置物架
因为雷姓在仙游是小姓,总人口尚不足千人。因此,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几乎与汉族人无异。但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被同化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日前,在钟山镇、游洋镇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建国以前雷氏一族中存在着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在游洋镇龙溪村,老人雷宗柏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祖母辈的女性还佩戴着畲族的服饰。大多是用自织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腰间还束一条花腰带。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绣有各种花卉、鸟兽及几何图案,五彩缤纷,十分好看。 畲族妇女的装饰要数发式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已婚妇女,她们有将头发从后面梳成长筒式发髻,像一个鸡冠形的帽子扣在后脑勺上,发间用绒线环束。“以前一般是大喜日子、出门或节日时才这样穿戴,去世了也戴好入棺。”雷宗柏说,解放以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许多妇女认为穿着这样另类且复杂的服装出门有些引人注目,便渐渐不再承袭,因此,现在雷姓家族里几乎找不到一件畲族服饰。
在钟山镇朗桥村,改革开放以前,族内还有不睡大床铺的习惯,只睡将床板放在椅子上面搭成的简易床或打地铺。据族人介绍,这是因为祖上说过,他们是狗头王的后代,狗头家族有不睡床铺的风俗。如今,有族人家里还放着当年使用的简易板床,只是如今它们被当成了置物架。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许多雷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不吃狗肉。这也与“狗头王”的传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祖上流传狗先祖的故事,所以,冥冥中都有些忌讳。”今年40多岁的雷铁雄说道。
采访手记
传承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
雷姓人聚在一起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雷姓也是畲族中的一大姓氏,本期“百姓故事会”记者一行来到游洋镇龙溪村、钟山镇朗桥村,本想体验一下畲族的历史文化,殊不知扑了个空。
村里七旬老人雷宗相说,自他懂事以来,畲族所遗留下来的传统习惯基本已经将近遗失,受汉族人影响,现在逢年过节都跟随当地人过习俗。在他印象中,畲族人的特色着装也从他奶奶那一代人之后消失,现在来到这个村庄,除了姓氏再也找不到可以挖掘畲族文化的根据了。
如今社会发展较快,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和城市拉近了距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也遇到巨大的挑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虽然没有具体的文字,但是它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少数民族的服饰、金银首饰上,我们都可以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护,下一代人可能就渐渐的忘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构成,地域文化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又以它们各自鲜明的个性,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异彩纷呈。仙游虽然不是一个少数民族群居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与新时期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少数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群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度。
本期文图:今报记者 陈慧贞
黄剑普 彭丽程 傅斯威
??第1期 开篇??
????第4期 郑姓
??第5期 黄姓??
??第7期 李姓??
????第10期 杨姓
????
??第13期 刘姓??
????第16期 谢姓
????
??第19期 苏姓??
????第22期 许姓
????
??第25期 戴姓??
????第28期 颜姓
????
??第31期 温姓??
????第34期 庄姓
????
??第37期 肖姓??
????第40期 柯姓
????
??第43期 罗姓??
????第46期 纪姓
??
大家都在看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