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网站-圣埃蒂安客战告捷,取得宝贵三分暂时安稳
古人认为
国运如同人命
都是有定数的
朝代的的更迭
时代的演变
皆逃不出阴阳五行的宿命
别觉得秒总故弄玄虚
今天就来给大家推导一下
战国七雄的五行宿命
讲战国七雄之前
我们来看看五行的源头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附近的黄帝政权
这里被认为是天下的中心
所以叫“中原”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正源
而四海八荒之地皆为异族
黄帝政权属于“土德”“尚黄”
所以
中原之地作为华夏摇篮
属于“中央黄土”
是东西南北的核心
在它四周
分别是我们熟悉的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这代表五种颜色
同时也代表“五行”
巧的是
这也代表着五个朝代
五行有“相生相克”
这五个朝代的更迭也正好符合五行相克原理
木克土:“夏王朝”替代“黄帝政权”
金克木:“殷商王朝”替代“夏王朝”
火克金:“周王朝”替代“殷商王朝”
水克火:“秦朝”替代“周王朝”
这套思想来源于“阴阳家”的五行学说
王朝需要建立自己的五行属性
而五行必须克制过去的朝代
五行思想也影响到了现代
言归正传
周王朝和秦朝在更替的中间
有一个过渡时期
这就是史诗般的“春秋战国”
周朝因为实行分封
遗留下了大量诸侯国
列国摩擦不断
最终引发了
“春秋诸子的百家争鸣”
和
“战国诸侯的列国纷争”
战国到了末期
各国之间互相兼并
形成了七个大国
这就是“战国七雄”
看图中
战国七雄的颜色和五行属性都不同
但最开始
因为绝大部分诸侯国都是周王朝(尚火、尚红)的附庸
所以各国的主体颜色分布应该是这样的:
这张图触目惊心之处
不仅仅是“水火不容”的战争形势
而且是
“水克火”的某种结局性暗示
暗示秦国必将统一其余六国
但问题是
为什么有些国家最终采用了其他颜色和五行属性呢?
难道是怕秦朝的水吗?
“变色”是一种深层的政治考量
各国为了宣誓自己与日渐衰微的周王朝脱离关系
树立自己独有的标识和存在感
这充分表现在两件大事上: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下面来看看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如何改变周王朝的红色烙印
周天子的火红
传给了诸侯国晋国
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三国后
三国虽然都有红色印记
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赵国脱离晋国之后
在“火德”的基础上
发展出了“火木德”
“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
木头架在火上烤
这不就是“杰出”的“杰”字吗
赵国是要宣誓自己
脱离周王朝之后要变得更加强大
赵国的旌旗是“七分红、三分绿”
秒总想了一晚上
觉得这个旗子很有可能长这样
魏国人的心态比较稳
虽然谋财害命僭越篡位把晋国拆分了
但还自认为是周天子正统
所以保留红色
以此掩盖历史罪名
韩国脱离了晋国之后
觉得自己单飞了
获得了自由
那就必须得摆脱红色火德的制约
从而开创了充满生机的绿色“木德”
谓之
栋梁之木由烈火中涅槃重生
不过穿着韩国的绿色服饰
秒总感觉不到任何单飞的喜悦、涅槃的兴奋
心里倒是有点慌
齐国本来姓“姜”
后来有人篡位了
改为“田”氏
接着
天子的火红色
也要发生改变
齐国最开始的时候姓“姜”
自甘成为周天子的诸侯附庸
明里暗里都不敢违逆天子
就连春秋五霸的老大哥齐桓公
也还老老实实地穿着天子同款婚庆套装
一身喜气娘娘的大红色
后来齐国被“田氏”的人统治后
牛逼了
进入了战国七雄之列
决定不再使用“火德”
开始推演出
“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
“火金德”寓意齐国如金子般
能在烈火中煅烧
“火金德”为什么是紫色
不是黄色呢?
其实金子分为“青金、黄金、紫金、赤金”
所谓“七青八黄九紫十赤”
黄金的含金量只有80%
而紫金却高达90%
所以金子也有紫色的
“金德”也会用白色来体现
因为“金属”的主要颜色还是银白色
燕国是周天子诸侯国
理应崇尚红色
但燕国眼看着周王室衰微
礼坏乐崩
列国崛起
自己虽然位于七雄之列
却是实力最弱的一个
于是燕国看清楚了现实
周朝的红色“火德”已经快要熄灭了
不能再延续
必须反其道而行
开创“水德”
“燕临北海,天赋水德”
采取与“火德”相反的五行
展示出燕国改革的决心
楚国不属于天子正统
它是南蛮政权
受天子册封而建立的国家
虽然它一直坚持红色
但这个红色与周王朝不是一脉的
楚国历来崇尚“玄鸟”“火神祝融”
火在楚国人心中
是永恒的图腾
如果说
黄帝和中原文化衍生了龙图腾
那么
炎帝和楚文化则衍生了凤图腾
龙凤便是南北意象的组合
秦朝人尚黑是出了名的
对于这些“十步杀一人,千里送人头”的野蛮战争机器来说
一身超酷超炫的黑衣夹克配上阿玛尼的黑超
在沙场上
简直
帅煞人也
你以为秦朝人真觉得黑色很拉风吗
那都是文化传统
《汉书·律历志》说
“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尚黑就尚黑呗
怎么又跟水扯上关系了
话说水哪里黑了
黑的只是人心
不过在五行里
水的颜色的确是黑的
这不是古人眼瞎
这是古人看待世界的眼光炒鸡独特:
当水比较浅的时候——透明无色
深一点的水池——蓝色
再深一点,水里的藻类增多——墨绿色
再深一点,如深渊一般——黑色
可见
秦国的水
很深啊!!!
以上就是七国的颜色和五行属性
那么
这些颜色和背后的五行
最终如何一步步推动着历史剧情的发展呢?
下面秒总来揭晓:
再回到战国七雄的地图
六国的颜色加起来
色彩斑斓
再看看秦朝
一片漆黑
就以这种颜色差异
很容易分成了两大阵营
以函谷关为界
函谷关以西称为“关中”
地处雄关要塞,易守难攻
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东”
因为包含六国
所以六国又叫“关东六国”
关中与关东由于地理隔绝和文化差异
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
两大阵营为了各自的利益
形成了两大战略
这就是著名的“合纵连横”战略
“合纵”
就是六国排布呈现南北纵向分布
六个小国合起来灭掉超级大国秦国
所谓“合众弱以攻一强”
然后六国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小霸主的日子
“连横”
就是秦国横向逐步兼并或拉拢各国
最终实现一统,成立王朝
所谓“事一强以攻众弱”
正如黑色是所有颜色的混合一样
秦朝与他国不同的野心在于
秦国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
下面来看看有关“合纵”“连横”的重要战役
齐国作为大国
与秦国还并称“东西两帝”
齐国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
实力望尘莫及
距离鞭长莫及
只好使用“远交近攻”策略
对于较远的国家采取外交合作
对于临近的国家采取军事进攻
秦国和齐国走得很近
于是
第一次合纵攻秦,齐国没参加
五国输了
齐国心里想,呵呵,好在没参加
第二次,齐国还是没参加
五国居然赢了
齐国心里想
秦国没准要完蛋了嘞
五国合纵好腻害
下次带我一起玩儿
第三次,齐国参加了(燕国没参加)
结果
五国为了保留实力
谁都不愿意发起首攻
秦国看出了五国联盟的人心离散,脆弱不堪
于是给了点好处给五国
五国就撤退了
这一下
齐国彻底懵逼了
剧情走向太复杂
终于还是看不懂了
这件事之后
秦国恨死了齐国
首次联合五国攻打齐国
齐国地势不比秦国优越
秦国有函谷关作为屏障
五国打了N回还是不能伤其元气
而齐国是沿海半岛国家,没有战略纵深和军事腹地
一下就被五国打残了
一夜回到了原始社会
所以接下来
第四次第五次攻秦的时候
齐国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了
因为
已经
基本废了
秦朝在战略上采取“连横”
在实际的战术上采取“远交近攻”
分成三步实现大一统
1、灭三晋
2、灭大楚
3、灭燕齐
下面秒总告诉大家
秦灭六国的过程和军事考量
三晋中的魏国&韩国是“天下之枢”
位于战国七雄的核心地带
只要占领这两国
就能切断六国合纵的脊柱
魏韩两国中又数韩国实力最弱
所以秦国首战韩国
是最有利的策略
韩国深知干不过秦
虽然水(秦)生木(韩)
但秦国这可是一股巨浪
分分钟突突了韩国这块烂木头
而五行中“土克水”
韩国需要一个“土德”来克制秦军
关键是战国七雄里没有属土的国家
无奈
韩国只好将一块叫“南阳地”的国土划分给秦国
收买秦王的心
同时也是以割让国土的方式阻挡虎狼之狮
正如谚语所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可是韩国人太幼稚了
秦国领了国土之后
不但没有撤军
反而在南阳地整军待命
以此为据点
突击韩国
一举将其歼灭
第二步
秦国盯住了另一个号称“木德”的赵国
赵国是“火木德”
在它东西两边分别有两个“水德”国家
如果赵国做好一条栋梁之木
那么两边的水都可以滋润它生长
但偏偏赵国人做了“火木德”当中的“火德”
宁要挑起事端
和燕国水火不容
常年打来打去
当时苏代已经提醒过赵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就是说
我们如果和燕国一直打下去
两败俱伤
那么最后秦国将在背后把我们都给收拾了
果不其然
秦国最后乘着赵燕两国交战
无暇顾及后方之时
灭掉了赵国
第三步
歼灭三晋中的最后一国——魏国
赵韩两国被吞并之后
魏国实际上已经苟延残喘
整个国家“如入虎口”一般被秦国包围
魏国的“火德”
看来势必在“水德”中覆灭了
而在最终的战场上
魏国确实毁于一场大水
当时秦国大将军王贲来到魏国城门口
见城墙坚不可摧
王贲觉得
魏国不是号称“火德”吗
来,给我往城里灌水
“秦以黄河、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
于是魏国政权顷刻瓦解
第四步
灭了一个“火德”
眼下还有一个更大的“火德”国家如眼中钉一般
出现在秦国视线范围内
这就是楚国
楚国地域广阔
并不能一战告捷
秦军和楚军苦战N多年
才逐渐把楚国的大火浇灭
第五步
楚国已灭
剩下的燕国和齐国都弱不禁风的
轻易可以铲除
尤其是燕国
是六国中的弱鸡
当年赵国苟延残喘的时候
燕国倾全国之力对它搞偷袭
都被打了回来
就弱到这种程度
也好意思和秦国使用同一个五行属相
不过
燕国这个“水德”是蓝色的水滴
秦国的“水德”则是黑色的海浪
本来水滴融入大海
投降就得了
可是燕国非要搞个“假投降、真行刺”
这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
荆轲手里拿着机密地图说是要讨好秦王
结果“图穷匕见”
荆轲从地图了拿出了匕首
意图搞恐怖袭击
刺杀就刺杀呗
燕国人真是倒霉到了家
刀都拿出来了
就是杀不了秦王
反倒被当场虏获
接着秦王怒了
发动总攻
燕国被讨伐的铁骑踏平
最后一步
灭齐国,实现大一统
齐国本是大国
靠着贩盐的买卖成为了很有实力的大国
可是秦国很早就使用了“远交近攻”策略
用金钱和外交把远方的齐国收买了
避免了和齐国的真面交锋、实力对决
进而可以攻击比较临近的弱小国家
而齐国打的算盘是
不怎么想卷入战争
能过一天安稳日子是一天
怕事
等到齐国发现周边各国纷纷“落马”的时候
秦国已经壮大到天上去了
自己的军队因为常年没有参与备战
实力大幅度下滑
已无力反抗秦国
所以齐国在大军压境的时候
做出了最明智最窝囊的决定
举手投降
齐国人虽然都是山东糙汉子
但论战斗意志
并没有南方人那么死磕
燕国实力最弱
但最顽强
齐国实力最强
但最疲软
齐国人就像“火金德”一样
金属看起来很硬朗
在火里一烧
就软了
大一统的过程
就是黑色吞并红色的过程
是水灭火的过程
其实也是
秦的“郡县制”完胜周朝“分封制”的过程
宁可说这是五行的生克
不如说是制度的胜利
秦朝虽然奠定了一个统一的制度
但是法度上不得民心
于是被农民政权汉朝给灭了
汉朝灭了秦朝之后
把自己定为“水德”
认为秦朝是个伪政府
自己才是顺天道灭除周朝的克星
但后来
汉朝又改为“土德”
以土克秦朝的水德
证明自己灭除了天下第一黑的国家
又后来
汉朝改为“火德”
认为自己继承了炎黄正统
并把自个称为“炎汉”
所以说嘛
五行都特么是伪科学
当权者用它来粉饰太平
秒总用它来吸引粉丝
真贱!!
所以说嘛
历史
还是要回到唯物辩证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观念上来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